(大家帮忙收藏,不胜感激)
张言迟疑了一下,对孟瞎子告别:“大爷,我们去别处玩会,先走了。”
老孟已经在点豆腐了,马上就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马上就好,再等会。”
“不了,大爷再见”。
说着张言拉着二姐出门。
老孟正在紧要关头,放不下手,
“嘿,这孩子,真出息。”
再次放小声音说:“下次别忘拿个碗过来。”
“好的,大爷再见。”
来到大队部院子里,二姐明显心有不甘,眼见到嘴的吃食飞了,而且人家还极力挽留,真不明白弟弟。
趴在张言耳边问:“咋还走了呢?“
张言见二姐微噘的小嘴,很理解二姐的心情,小孩子嘛,谁也别说谁,见到好吃的都挪不开腿,如果是前世的自己,保证比二姐还不情愿。
笑着安慰道:“说了你也不懂,这叫欲擒故纵,今天大踏步的后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今天咱们虽然少吃一次,但以后可以多吃一百次,不信你就看着吧。”
二姐的确不懂什么欲擒故纵,听张言这么说,也就放下心思来,问道:“那咱们现在去哪?”
张言指指办公室后院,“去那。”
二姐没什么主意,最近更是对张言言听计从,虽然对陌生环境有所恐惧,仍然没有拒绝。
如果孟瞎子说的是真的,那么,办公室后院应该就是传说的‘知青点’但后来同学家为何住那,就不得而知了。
“知青“这个词,张言前世也不过是在那些“伤痕文学”中略有了解。
“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封建法西斯文化**主义打着**旗号对当代中国人民的一场公开迫害。这种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
但这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正思想解放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这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
“知青”,对于张言来说显然离他太远了,他没想到,他居然曾经与知情生活在一个生产队里,前世没有任何记忆,说起来也是啊,1979年,知青基本上全部回城了,那时他4岁,前世4岁的张言怕是还穿开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