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成青田”四个字,我并看不出有什么不妥的,说不定刘伯温背后另有高人,作诗者可能是故意在这里立碑,为了向后人说明,刘伯温是受益于他。︽,
可是燕秋的表情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看着好像有惊天的大事发生了一样。
我为了掩饰自己的一无所知,不想在燕秋面前太小白了,只用一只手扶着下巴,不停的重复:“文成青田,文成青田。”
果然不出所料,姜柔笑得傻傻的去问燕秋:“燕秋姐,文成青田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说,这些诗是在一片农田里创作的呀?”和我想的一样。
燕秋声音有些颤抖:“这是刘伯温的真迹。”
我没听明白,伸过耳朵示意她再说一遍。
燕秋瞪着眼睛说:“这是刘伯温自己刻的,刘伯温的真迹。”
鸡皮疙瘩瞬间布满了我的全身,难道这个怪地方是刘伯温的手笔?
细想一下,建造者的智商真的不低,我惊恐的说道:“不会吧?刘伯温是明朝人,你可要知道,我们现在是在蒙古啊,那个时代蒙古还是匈奴呢吧?他跑这来干什么?北京不够他折腾的么?”
燕秋白了我一眼,无奈的说道:“真是不学无术,明朝这里是鞑靼(dádá)民族,哪有匈奴的事?匈奴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分裂、瓦解不存在了。”
“别管是啥,肯定不是明朝的统治范围,别说刘伯温能安全到达这里,关键他的动机是什么呀?有记录他被人俘虏修建地宫的么?”我跟燕秋辩论起来。
燕秋指着我的衣服说:“你这条三叶草运动裤哪个国家的?”
我不知道她要说什么,随口回答:“德国。”
燕秋又问:“你在哪买的?”
我还是随意回答:“买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的呀,你还不知道么?”刚说完,我就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迅速静下心来,暗自揣摩,德国的衣服中国可以买到,那明代名人的手笔,也同样可以运到蒙古来,也就是说刘伯温雕刻石碑的时候可能在北京,是被人运到蒙古的?
我马上问燕秋:“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是刘伯温的手笔,是有人从北京运到这里来的,墓主人是刘伯温的粉丝?”
燕秋先纠正了我说:“不是北京,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朝先定的京都是南京,开封是当时的陪都。可是在1369年,朱元璋改变主意,把自己的家乡凤阳作为中都。到了1375年,他才正式认定南京为首都,刘伯温也是这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