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蒂埃根本没见作为使者而来的西纳尼丁,而是派人去卡希尔宫提交了海盗名单,要求哈穆德·阿里立刻交人。
阿里在哈芙莎的建议之下,决定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当即毫不妥协地将前来交涉的法国人赶出了突尼斯城。
与此同时,突尼斯城中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动员。
由于之前将大量兵力派往凯鲁万对付尤尼斯,突尼斯城里仅剩不到一千名禁卫军。不过,西纳尼丁展现出了不错的个人能力,仅用两天工夫,便将7000多名禁卫军老爷动员了起来。
对于不熟悉突尼斯情况的人来说,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别扭。那是因为“禁卫军”这个词在突尼斯并非一支军队的名称,而是更接近于一个阶层。
在一百多年前,强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派遣精锐的禁卫军入侵北非,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尔、的黎波里等地,并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当地人,将这些地方变为奥斯曼的行省。
之后,随着奥斯曼帝国衰落,驻扎在北非的奥斯曼禁卫军开始控制了这些地方,并逐渐脱离奥斯曼的统治,成为了割据政权。
奥斯曼苏丹对此无计可施,便索性给他们封了“帕夏”,也就是类似于总督的头衔,承认他们对北非各地的统治。
这些奥斯曼禁卫军为了防止被当地人同化,严格执行内部通婚,保持奥斯曼的服装、习俗等传统,成为了一个独特的阶层。
经过漫长的岁月,奥斯曼禁卫军通过压榨北非当地人变得非常富有。新生代的禁卫军自幼生活优渥,早已没了先辈的骁勇。
同时,禁卫军中也开始出现分化。底层的禁卫军继续承担军队的任务,而有权有势的则可以雇佣其他人代替自己服役,并最终发展成了只要交钱就能免除军役。
至此,突尼斯禁卫军已不再是一支军队,而成了贵族的代名词。
眼下,突尼斯的禁卫军阶层一共有近九万人,而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不到两万。
不过,名义上所有的禁卫军还都是军人,所以在突尼斯贝伊下达动员令之后,大量禁卫军老爷便被拉出来,编为了军队。
只是这些人大多连枪都没怎么摸过,军事训练更是几乎空白,战斗力可想而知。
次日中午,近卫军团的使者来到突尼斯城外,例数了海盗的罪状,并痛斥哈穆德·阿里勾结、包庇海盗。
随后,贝尔蒂埃便下令发起了进攻。
突尼斯城紧依突尼斯港,是一座临海的城市,所以在建设时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