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下论(第1页)

求仁而得仁,未闻求仁而得位者也。求仁而得仁,则无怨矣,未闻求仁得位而以安者也。求仁而得仁,无所贪也,未闻求仁而得位,不待贪而自获也。

蒯瞆之出,辄压于王父而不得伸其孝养。灵公薨,辄可伸矣,奚但辞位而避之已哉?

请于国人,迎父而嗣国。国人听,是国人之为君子成孝子之美也;国人弗听,是国人者皆辄不共戴天之仇也。诚压于王父之命而不得报,死之可矣。

辄必不肯立乎其位而仇国人,国人之贤者感以自悛,必不固裕先君之蛊,其党南子而为谮人以乱国者,且心惮辄立之仇己,复奚辅哉?

辄避,而国人能强之,辄之为子可知矣;必授之辄,而辅之以拒父,国人之为臣可知已。无他,归于不仁而已矣。不仁之人而为之酌其可,何其谬也!

《春秋》书卫世子,而《鲁论》论夷、齐,大义炳如日星,乃犹悬立一国人辅辄之说,以疑天下。

洵然,伯夷之去,孤竹之臣民亦可迎夷以归,逐叔齐而立之乎?复奚辨!

为此说者曰:仁未尝不利也。辄辞,而国人固可辅,则夫天下之为利计者,亦当于仁焉求之也。辞则得,不辞则失,人亦恶可不自勉于仁哉?呜呼!婴儿之争饵也,以授之不争者,而相劝于不争,此老妪之教也。

君子纳天下于大伦,而立说垂教,以婴儿之知愚天下乎?辅之云者何也?助之以终拒父也。人方避父而我辅之以拒,岂但婴儿之哉?强人而禽之,先自禽矣。

十一

礼有可推而准者,有不可推而准者。可推而准者,虽异而贯;不可推而准者,虽同而殊。

故曰近不必比,远不必乖。一色之谓章,异色之谓文。知乎同异文章之情,而后可以言礼。

丧不数闰,非言葬也;葬不废闰,葬非丧也。丧非葬、葬非丧之际微矣。丧之不数闰,谓以年断者也。三年之丧二十七月,闰之积率二十七月而得一闰,则虽有闰,亦二十七月中固有之日矣。

天子之葬七月,诸侯之葬五月,大夫之葬三月,士之葬逾月。由逾月而极于七月,其为闰也微矣。闰积而要归乎岁,闰微而受裁于月,天之纪也。

丧者,哀死之情也;葬者,送死之事也。哀死者从情,情恶其不足;送死者从事,事恶其不虔,苟虔而事可举。故从乎死者而为之制,是以自天子逮庶人,丧之期均,而葬之期不齐。故讥葬速之不虔者,允矣;讥葬速之不怀者,非也。自天子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