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完)(第1页)

正统二年的秋天。

这个秋天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在史书上基本上没有记载。

在曹魏天子登基之后,魏国对于世家的纵容便更加放肆了,朝堂中大部分的官员全都出身世家,而那些寒门子弟,哪怕是有些才学的寒门子弟,也被挤到了一些不重用、或者说重要但却没有什么权势的位置上。

但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些程度上说,世家对于朝廷进展的推进还是很强大的。

曹魏天子在九品中正制度施行之后,得到了世家的帮助,从而完成了对境内大多数地方的掌控,并且还攻下了幽州边境的一些蛮夷之地。

他们攻打这些蛮夷之地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想要占领这些地方,他们只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劳动力”罢了。

蛮夷之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

用自家的百姓当做徭役的话,死的多了还是要心疼的,毕竟这些人意味着稳定的税收来源以及稳定的田地、粮食来源。

可用蛮夷之辈就没有这种反应了,毕竟他们不过是耗材而已。

曹魏进入到了一种飞速发展的时期。

几乎超越了大汉的发展。

正统二年,秋,九月十八。

秋风萧瑟起,长安城陷入了一种寂静的状态当中。

九月十八日晚上,长安城境内发生了一场“政变”,这是在陈氏的史书中唯一对这一次事件有所记载的“描述”,史书中将其记录为“政变”。

这场政变因为发生在“正统二年”,所以又叫做“正统事变”。

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残酷的政变之夜,但却记录了这一次政变之后的结果。

“正统二年九月十八,夜”

“长安惊变之事。”

“天子禅让于贤王刘备。”

“腊月十九,帝崩,无子。”

是的。

翻遍所有的史书,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只能找到这简单的三行字。

没有起因,没有经过。

只有简简单单而又看着令人心惊胆战的“事变”“帝崩”“禅让贤王”几个大字。

后世中对于这件事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讨论,但在“诸葛遗书”出土之前,史学界一般认为正统事变是由刘备发动的一场政变,目的便是为了登基,坐上皇帝的宝座。

也正是因为这个认知,所以刘备刘玄德在后世的名声并不算很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差的了,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