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陈氏父子【一更,求订阅】(第1页)

昭襄王三十一年的冬天,六国的君主们第一次开始怀疑,身为君主是不是能活才是最重要的。

在秦王嬴稷执政的这三十一年里,六国的国君多的换了四位,少的也已经换了两三位了,唯有昭襄王一直伫立在秦国的王位之上,且没有丝毫的疲惫。

一个稳定的君主能够给国家政权带来的,是同样的“稳定”。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唯有“稳定”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因为若是国君不断更替,那么跟随着国君的“利益阶级”也会不断的更替。

“下一任”和“这一任”所代表着的“阶级”永远不会是一个。

因为只有站在不同的人身边,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秦国十分平稳的度过了近三十年光阴的时候,其余六国的国内则是因为政权交替而动荡着。

诸多公子争夺王位的事情有,公子通过一些“非正规”手段成为了王,而后将原先的“王”,也就是自己的父亲放逐的也有。

新旧的交替,带来无尽希望的同时,也会有无数的“旧”被损坏。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环境下,秦国与六国的国力对比就越来越明显了,甚至已经到了不需要再思考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地步了。

但即便是这样,六国的国君们也依旧没有放下各自的争执,依旧在不断的进行攻伐。

昭襄王三十二年的春天,赵国与燕国合盟了,这两个国家在除却秦国之外的其他六个国家中,都是较为强大的,他们联合在一起,是为了攻伐他们共同的邻居。

齐国。

齐国与燕国早已经成了不可化解的仇人,所以燕国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让齐国的国力再次降低。

齐国本来想要求助秦国的,但当齐国的使者到了秦国后,却被告知,赵国同样是秦国的合盟“盟友”,所以秦国没有办法对赵国动手,于是齐国只能够自己抵抗起了两个盟军

这一场战争,由赵国名将廉颇带领。

新的赵王虽然不再如同原本的赵王一样信任廉颇了,但他却是没有人手可以去选择。

国内除却廉颇外,也就一个赵奢可以用了。

但问题是,赵奢需要抵御蛮夷。

赵王只能够捏着鼻子用廉颇,而在用廉颇的时候,却是在不断的盼望着,盼望着赵国能够出现一个顶替廉颇的人。

也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他替换掉廉颇。

十分巧合的事情是,在这种环境下,赵国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