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彻底豁出去了的原因,在手舞足蹈声泪俱下地喊了一通后,邬鸿祯跌坐在地就开始骂,他倒是没骂顾怀,反而是指名道姓地骂起了自己的上官,还有在场的某些官员和武将,把自己之前当县令时承受的委屈发泄了个遍。
他虽是科举出身,熟读诗书,但激动之下也有些语无伦次,偶尔还现学现卖蹦出两句蛮族骂人的话来,顾怀扫了一眼堂下官员们憋得通红的脸色,觉得其中多半有什么隐情,便耐着性子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这位邬县令在边地任县令三年,根本不是什么尸位素餐之辈,相反他刚到这里时,还是雄心壮志想要做一番政绩的,然而在了解了当地情况和政策后就傻眼了。
自从如今的蜀王承袭爵位,便一改之前广屯兵马武力镇压蛮族的路子,而以礼教厚待各族,他不仅传播教化,还划分了各族的辖区,努力想让魏蛮在蜀地和平共处--一开始确实是做出了效果的,许多部族的首领被感化,接受了朝廷的统治,而蜀王也在律法和经济上对其有所宽容,并在几十年来都将此作为稳定蜀地的基本政策。
但祸根也就此埋下了,随着蜀王府的日益骄纵,而且那批怀有感恩之心的蛮族首领们逝去,各个部族对于蜀王府的感恩之心越来越淡,对边地官府的优容政策习以为常,甚至还想索取更多,其中尤以民风彪悍的都掌蛮最为突出,比如灾年赈济,朝廷和蜀王府拨付的银两、粮食,都是优先给予蛮族,但他们却用其换做酒肉,手里空了便理直气壮继续讨要,让还在挨饿的边地魏人们尤为不满。
朝廷厚此薄彼,矛盾就堆积了起来,而且蜀地官员上任,必然会有上司教诲其要怀柔安抚,勿生事端,蛮族闹事,倒霉的往往是当地官员,久而久之官吏们自然谨小慎微,但凡涉及蛮族之事,都会瞻前顾后忍气吞声,若是能让魏人吃点亏便平息此事,便会不假思索地选择。
而且边地市集繁荣,税赋一事上蛮族一向少交或者不交,官吏们也多半睁只眼闭只眼,而对魏人则是分文不让,魏蛮交易一旦闹上公堂,官吏们便多半有理惩戒魏人,无理轻罚蛮人,这样一来魏人商贾自然不愿与蛮人交易,他们便以魏人歧视为由强买强卖,欺凌商贩,并为此得意洋洋,风气蔓延到整族。
只能说蜀王府的政策是好的,西南十万大山,最好不要动刀兵,但落到实处,下方真正施行的官吏们却将其曲解成了这般模样,可笑的是边地明明是魏境,坐江山的是魏人,官吏也是魏人,可在边地魏人却反而成了少数民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