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遇,历史将会敬重。一贾平凸。
又一名家公开在报纸上不惜吝啬赞美之词。
“中国散文界,古有唐宋八大家,民国有鲁迅先生,今有十二月。—金庸。”
远在香江的金老先生偶然拜读了《收获》杂志,在面对新闻媒体采访时,称赞不已。俨然把十二月放到同鲁迅、唐宋八大家一样的高度。
金庸老先生原话:昨夜偶然读到《文化苦旅》,内心激动不已,久久无法入眠,还特意致电远在沪市的巴老先生,问询关于《文化苦旅》的后续..
拿起一份报纸,又放下一份,拿起一份报纸,又放下一份,再拿起另一份报纸.
一个晚上,黄昭仪不知道看了多少报纸?只要是关于作家十二月和《文化苦旅》的新闻,她都会认真地看,细致地看。如果遇到很有名气的同行作家点评时,她还会反复地看,反复地咀嚼,眼睛亮亮地,精气神十足。
以至于她亲姐姐都忍不住问,“昭仪,你这么推崇十二月,他真名叫什么?”黄昭仪没做声,依旧沉浸在这场文坛盛宴中。
亲姐黄煦晴刚做完家务活,解下围裙坐过来:“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到底怎么想的?不会隔空守着这个作家度余生吧?人家说不得都子孙满堂了。”
黄昭仪下意识说:“他还没结婚。”
“你果然知道对方的具体信息,我之前还纳闷来着,以你的性子按道理不应该这么被动。”黄煦晴笑看着妹妹。
黄昭仪顿了顿,把报纸放一边,抬头道:“姐你也不用拐弯抹角给我下套。我只是纯粹地仰慕他笔尖下的文字,对他这个人没想法。”
黄煦晴语重心长说,“爸妈担心得很,一直记挂你的个人大事。你说你也是,为了躲避,连家都不回了。”
黄昭仪利落起身,拿起包就往外走,“也不是躲避,只是没遇着合适的,爸妈那边你多担待点,我过年再回去看望他1.”
眼睁睁看着最小的妹妹离开,黄煦晴倒也没挽留。
因为该说的这些年早说烂了,小妹如今事业有成,更是个有着强烈思想的人,她不愿意,说再多也没用。
何况,为了个人大事,小妹和家里两老一见面就不对付。她们看得也心堵,索性眼不见为净,睁只眼闭只眼。驾车离开别墅,黄昭仪一时间有些烦闷,奔驰开着开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