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研究的内容包括n-s方程在气候学中的应用、大气环流不规则原因探究、气象预报、极端天气预测等等,资料室里的资料大多数与之相关。
随着数学等级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飞跃,此时秦克在理科方面的速读能力已是举世无双,一册几百页的资料文献,他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全部看完并理解透彻,所以他负责迅速翻阅并整理出有价值有用的资料,让看得慢些的宁青筠细读研究。
经过近一周的速读,秦克几乎将资料室里的两三排书柜里的资料全部翻阅完毕。
这一天,秦克缓缓合上了手里最后一份资料,在旁边的记事本刷刷刷地写下了几行数据。
结合原本就记录在上面的数据,秦克敏锐地发现,这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还真不少,而且呈现越演越烈、频率越来越高的趋势。
而姜为先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最为重视,光是亲自作批示与具体指示的报告就超过五百份,另外还写成了十几份厚达近千页的详细分析报告,似乎是用于向上级作报告用的。
更奇怪的是,这个“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明明是由科学院定点扶持的纵向课题,但除了最开始的开题报告外,其余的很多流程与胡青峰教授、何良傅教授他们的项目并不一样。
比如说科研资金方面,老胡和老何他们必须提交达到合格线的成果,才能申请新的科研经费,用于继续深入研究,直到取得“良好”成果或者“优秀”级别的成果,再开新的课题。
但这个“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根本就是无条件地扶持烧钱,不管有没有成果,只要打报告上去,经费都能迅速拨下来。
这是国家特别重视这个课题组,还是姜为先老院士的在物理学界崇高地位产生的效应?
秦克又再次找回几份厚厚的资料,二次翻阅,心里又升起了新的疑团。
这是去年冬天那次极端寒潮的调查资料,非常详尽,包括气候剧变的成因、造成的影响与最终消亡的原因、时间节点都有很细致的分析与记录。
但秦克第一次翻看时就凭媲美拉马努金的数学直觉,觉得里面缺了些资料,这时再次翻阅,终于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里面很多资料与数据搜集的目的,似乎不只是为了分析成因,更是为了推演某种趋势,但具体推演什么、又想达到什么样的预测目标,就无从判断了,因为相关的推演资料全部缺失。
这种“缺失”隐藏得很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