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微微一怔,“国情不同?这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区别吗?”
“这里边区别可就大了。”秦少言笑了笑,“张总对眼下的电商大战怎么看?”
“电商大战?这个有关系吗?”张朝阳更加疑惑不解,好好的说着视频网站,怎么又扯到电商大战上去了呢?
2005年电商之战可是相当的热闹。
张朝阳知道校园网也有搞电子商务,不过校园网的电子商务和其他电商不同,只专注大学校园这一块,也没有心思往外扩展。
“要理解YouTube和快播网的情况不同的原因,我先拿eBay和淘宝网举例。”秦少言认真的说道。
说到国情问题,这个话题就比较大了,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秦少言先举个例子。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从诞生开始,在早期都是“借鉴模仿”美国互联网,然后逐渐根据国内的情况改进,以适应国内互联网市场。
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和简单。
很多创业者并没有意识到中美两国互联网的差异情况,光是凭着脑袋一热,打开代码就是干,然后网站上线。
蛮荒时期的国内互联网上内容很少,初代网民上网时候看什么都新奇,对新鲜事物都还抱有宽容态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竞争者相继出现。
大家都是抄的谁也没比谁抄的更好,那么怎么竞争呢?
当然是差异化了,有脑子灵活的就开始寻找改进的方向,根据国内情况进化修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互联网用户当然不可能因为你是新生事物就对你无限包容,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当然是选择更好用的网站作为替代。
这个过程脑子转的快能跟上脚步的就能活下来,转的慢或者顽固的自然被淘汰掉了。
每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国情、风俗习惯都不相同,拿美国那一套东西直接搬过来肯定活不下去。
但是这个非常重要的常识概念,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普遍意识到或者是重视到。
早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热钱涌入,让很多初代的互联网开拓精英忽略了这个问题,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改不了。
于是在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下,一个又一个初代的开拓者被淘汰掉了。
这个时代国内互联网人面对美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大都是十分紧张和惶恐不安的,生怕拼不过对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