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青接过稿子,扫了一眼,眼神微微一亮。
别的不说,这一手钢笔字写的还是蛮端正的。
这也是李长河这一个月的成果,要说写的多好看也不至于,但是起码写的横平竖直端正了很多。
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年代,大部分人哪有功夫和精力去练字,很多人写的都是歪歪扭扭的。
“来,咱们到办公室里坐着,我看看!”
刘建青领着李长河转身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面还有几张对桌,各自坐着几个人,应该是编辑一室的其他编辑。
旁边贴墙的地方有个破旧的沙发,前面一张黑色的木质茶几。
“先坐!”
“小崔,去给这位同志冲杯水!”
刘建青吩咐了一声,然后便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坐了下来。
他其实并不需要看的很仔细,多年的编辑经验,让他扫两眼,其实就能知道这个作者的水平。
不过,当刘建青从头开始看第一眼的时候,他的表情就认真了起来。
从行文手法到遣词造句,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是有东西的,文笔到位,用词精确,写的故事也很有条理。
是个老手!
刘建青心里评判道。
这年头,词汇量的展示往往就是一个作者水平的展示,因为这个年代,很多作者想要扩充词汇量渠道是很难的。
后世常见的许多成语,短句,形容词之类的,在这个年代还很少见,只能通过一些小众的渠道获取。
这也是前世李长河看有些文学作品觉得一般般的原因,有些词汇量描写确实很单调。
《一个知青的死亡》
这是标题,让刘建青很快就想到了苏联那边作家契科夫《一个小GWY之死》
本以为内容可能也有些仿照,但是很快刘建青就发现自己错了。
这个文里面描述的是一个知青,从一开始满腔热血的下乡,不畏艰苦的劳动,成为其中的优秀分子。
到后面因为某些原因,从天堂跌落到地狱,一下子到了最底层。
所有的热血抱负乃至信仰崩塌,直到最后,心气彻底的死亡,要在高山上了结自己。
这些剧情很全面的展示了过去这些年很多人的心态变化。
“估计这个主角,要死的很悲壮了!”
刘建青心里下意识的认为他猜到了最后的结局,这应该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