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佬的YF-22能击败YF-23成为第一架量产四代机,靠的就是四平八稳。别看YF-22用了那么多在别国看来的黑科技,什么LPI雷达、隐身涂层、能超巡的隐身气动外形和二元矢量发动机等等,但是和YF-23相比,真就稳得不行,相对保守。
噢,对了,还有那个2.0的升阻比,这个特么的不算!
——来自某国的吐槽。
所以光阳厂这个机械部分,没有玩儿花活,没有独出心裁,老老实实的按照高振东的要求,把光电编码盘给弄了出来。
光电、机械部分没什么问题,高振东把目光转向了信号读取输出电路。
信号放大、整形、脉冲输出……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也让光阳厂的同志心里安稳了不少,看起来高总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高振东很快看完了这个信号电路,抬起头。
“嗯,总体做得不错,整个电路大部分该考虑的地方都考虑到了,有几个地方你们记一下,修改修改。”
杨总马上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高总,您请说。”
“首先第一个,这个放大器件不要用电子管了,用晶体三极管,现在晶体三极管的产量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怕到时候原材料供应不足,可以找我。”
不知道是设计惯性、对三极管不熟,又或者是怕晶体管产能不够,总之光阳厂的同志,在信号放大部分用的是电子管,高振东果断要求换掉,又不是功放,还追求胆味儿不成。
而晶体管最大的用途——DJS-59现在只供出口,压力少了一些,随着1274产能的爬坡和原材料供应的缓解,挤一些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光阳厂的同志一边答应,一边暗暗的佩服高振东,高总这是给我们留面儿啊,我们其实就是用习惯了,没想到晶体管产量那么长远的事情。
至于用晶体管替换电子管的好处,不说他们也知道,远的不说,就一个结实可靠就足够了。
说完这个,高振东指着电路上几个位置:“这儿、这儿,都加一个电容,不用太大,104的就行。”
光阳厂的同志不太明白高振东的用意:“高总,这几个电容的用途是什么?这个我们不太懂,您指导指导。”
机会难得,该问就问,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抗干扰,如果附近有大功率感性负载在运行的话,其交变电磁场容易在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动势,一放大就变成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