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不得不承认,冯志彬已经走进她的心里,他对自己的好,江敏都看在眼里,也倍感珍惜。要知道,无论什么人,什么事,最怕的就是比较,有上辈子的那个男人做比较,冯志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难得,他对自己的心意又多么难得。江敏很清楚,冯志彬给了她信任、理解、和爱情。
有了这个认知,江敏最先想到的就是留住他,抓住他,毁灭一切可能的障碍。江敏相信,冯志彬值得好用这个心思。这次来北京,江敏做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考大学,好本身的底子一般,但是上辈子陪着孩子们学习、补习,达到当时初中水平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七十年代的高考,在难度上,自然要比后来简单很多的,尤其是数理化,对于江敏来说,反倒成了特长。
这是1977年的秋天。9月,教育部宣布,恢复已经停止了1o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一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个消息就如同平地一声春雷,那扇曾紧闭十载的大门,轰然一声,重新向他们敞开。
1977年的高考,中国整整1o届的学生在一起考试。他们当中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大的如闫阳生一样已是一个甚至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母亲了。这一刻,一代人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1977年高考的录取人数是273万人,录取比例是29:1,是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高考主要的应试条件也是有要求的,第一,必须是劳动知识青年才可以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名。第二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这个条件江敏是附合的,虽然江敏没有在学校学到什么东西,平时都用来跳忠字舞了,但是他们乡里还是有高中的,她混到毕业证了。第三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个不用说了,江敏没有***倾向。第四,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个也不成问题,江敏没有残疾。
据说当时考试的内容很简单,大都是记忆题。有一道是默写厦门大学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词在批判四人帮时被谱成曲子,所以那一届的学生几乎都能背下来。当时在考场上,有些年纪大的人写不出来,就急得在考场上哼唱。
江敏记得后来看过一部电影,就是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的故事的。
他们的年龄差距很大,但是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却是后来的人怎么都比不上的。在准备高考的阶段,更是洛阳纸贵,资料难求。和后来的学生上了大学就等于获得自由不同,那个时候能进高等学府的,绝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