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 姓资姓社(第1页)

南部经济导刊的总编辑唐笛这一段有些郁闷,中国整体政治气候的变化,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现在迫切需要做出一些举动来挽救报纸的命运了。

南部经济导刊原来是一家大报的副刊,80年代中期,唐笛带着几名据称是“有良知”的记者和编辑共同承包了这个副刊,并将其改名为南部经济导刊,简称叫南导。创刊之初,唐笛对于这张报纸的定位是传播改革思想的平台,当然,对于什么是改革思想,什么是保守思想,这个定义是由他掌握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南部经济导刊因敢于说话、敢于揭黑而逐渐出名,并逐渐成为某一个思想派别的旗帜。在这一次的风波中,南部经济导刊发表了许多激进的文章,结果在风波过后,遭到了省委宣传部的点名批评。如果不是因为宣传部长与唐笛私交不错,网开一面没有深入追究,恐怕南部经济导刊此时已经关张大吉了。

虽然躲过了关门的危险,但报纸的销量和影响力都大受挫折,原来许多企业都排着长队要在南部经济导刊上做广告,现在广告业务员跑出去挥泪大甩卖都没人捧场了。究其原因,在于原来南部经济导刊的卖点是它的激进,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现在报纸不敢再说原来那些话了,自然也就没人愿意看了。一份没人看的报纸,还能指望吸引到广告吗?

不行,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目前的现状,报纸必须要抢眼球,要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张报纸上来,唐笛对自己说道。

在过去,对于南导来说,抢眼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找到一条新闻线索,正说反说,都能够说出一些道道来,都能够忽悠得一帮读者情绪激动。比如说,记者在街上看到狗咬人了,就可以写一篇报道:《恶狗成患,拷问市容管理部门为何缺位》。反过来,如果看到的新闻是人咬了狗,同样可以写一篇报道:《义犬受虐,呼唤重塑人类良知》。

玩这种语言技巧,对于南导的记者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而在那些年月里,大家最喜欢看的,也就是这样的标题。

然而,现在的风向变了,要再像过去那样对社会现象横加指责,很容易就会过线。宣传部长已经严厉地警告过他,如果再出现过线的事情,报社的负责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看风向,这是作为一名总编最重要的素质。唐笛在此前要求记者们大量曝光黑幕,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口号是鼓励思想解放,媒体上的风向则是越出位就越显得有思想。但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风波刚过,全国上下对于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