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华判断有朝一曰国家会把自有品牌轿车列入政斧采购目录,并规定采购比例,这是来自于他在后世的记忆,当然也加进了对当前发展趋势的判断。而在姚念贵的眼里,却深信林振华是掌握了某些内部信息,只是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方式泄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姚念贵,还是洪予安,都知道林振华在中央部委有一大群朋友,人脉关系之广,远在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之上,所以他们经常要找林振华聊聊天,从他嘴里探听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并将其作为制定本地政策的依据。在过去十几年中,洪予安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受益匪浅,浔阳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屡屡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这当然是得益于林振华的远见。
听到林振华的判断,姚念贵有了信心,他看着洪予安说道:“洪省长,我觉得,林总的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政斧部门采购公车已经要求必须是在国内生产的,未来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是自有品牌。目前国内的自有品牌轿车很少,咱们如果能够搞出一个自有品牌来,那可又抢到一步先机了。”
“我觉得有道理。”洪予安点头赞同道,“不过,小林,你能保证咱们造出来的自有品牌轿车,姓能不比国外品牌差吗?如果造出来的只是低档车,恐怕竞争力也不会太强的。”
林振华笃定地说道:“毫无问题。咱们自己造的车,和国际顶级车没法比,但达到国际中等水平,替代桑塔那、捷达和富康这老三样,应当是没问题的。”
“这就足够了。”洪予安道,“中等水平的轿车是市场最大的,如果我们要打政斧采购的主意,定位也应当是在这个档次上。对了,你说的这家汽车公司,是什么地方的?他们已经拿到牌照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此时正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前夜,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大大小小的汽车厂冒出了好几十家,各个地方的政斧都清楚,汽车是未来10年至20年中最挣钱、也最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产业,所以纷纷进军这个领域。除了地方政斧主导的投资之外,国内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看中了汽车市场这块蛋糕,磨刀霍霍地想从上面切下一块来。
由于各地的汽车厂蜂拥而起,国家不得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所有想上市销售的汽车,都必须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准生证”,否则就是黑户,是上不了户口的。江南省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造车的想法了,但打给国家计委的报告一直拖了好几年也没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