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回到成都(第1页)

更新时间:2012-04-27

鹿耳号和海疆号几乎是以最快的航速返航。1899年11月,深秋时分,赵千回到了成都,途中,在上海停留了一天,与谭嗣同、严复等人见面。

《新兴报》销量很好,光是上海虹口的公共租界就有两家报馆,另外在长江沿岸已经达到了十七家!

《新兴报》隶属于罗西的卡西奥公司,当然这只是表面,罗西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在谭嗣同等当世大儒强大的号召力下,一大批才学出众的读书人前来投效。《新兴报》的排版印刷质量丝毫不亚于欧洲的知名报纸,还高薪聘请了不少外国摄影记者,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这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绝对是报业翘楚。

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先进的印刷、排版机器都是直接进口,所以大量的资金砸了进去,前期根本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因为《新兴报》从诞生开始就是作为赵大帅的舆论阵地而存在的。然而随着报纸销量的提升,从10月23日的增刊开始,终于是转亏为盈。谭嗣同热情高涨,不仅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发表,而且又创办了一本杂志,杂志社同样设在虹口,罗西直接买下了一幢三层洋楼,杂志名为《西学东渐》,主要用于介绍先进的西方文化,开阔民众眼界,黄遵宪任主编,并有将近二十个对西学研究颇深的文人主笔,这些个文人,基本上都是前维新派人士,或是支持变法的年轻学子,在谭嗣同、严复和《新兴报》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都开始转变过来。

当然,《西学东渐》更接近于学术类杂志,而《新兴报》在严复的刻意引导下,除了猛烈抨击清廷的腐朽,更多的篇幅实际上用来鼓吹赵大帅的功绩,几个月下来,近百期报纸发行之后,赵青山,这个朝廷眼中的钉子,读书人眼中的异数,从臭名昭著的大反贼,渐渐变为了全中国都在瞩目的争议性人物。

不同的观点在有识之士中流传,有两种占了很大比例。一种认为赵青山这个人就是个反贼,当代的闯王,扎于四川,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另一种则认为赵青山是一把烈火,虽拥兵自重,却合了一部分思想激进的人的胃口,他们认为赵青山这种公然叛逆的做法无疑给了朝廷巨大的压力,逼得朝廷变革,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

看法虽多,赵大帅也成了酒馆茶楼中最大的谈资,可并没有多少人认为赵青山能真的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打败法国人只是涨了民族志气,而等到朝廷平定了北方拳民的叛乱,赵青山也只有两条路走,一是归顺朝廷,毕竟他也是名义上的朝廷封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