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铁帅(第1页)

郑宇已经说不出来话了。

他是真的惊了,甚至有些怕了。

六千万。

从最早宋家的六百万,到现在,就这么一会儿,翻了十倍。刚刚合肥李家喊出一千万来,已经是惊倒一片,现在一个六千万喊出来,很多人已经被吓傻了,麻木了,浑不知这个世界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如此疯狂到不可理喻

换句话说,按照国会早先批准的特别预算,八个亿的华元,这胡家一家就解决了半成多。这是何等财力何等魄力何等豪气

郑宇能够理解这些财阀的动作,这不仅仅是一个爱国心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舆论导向问题。

在他看来,中国的这些财阀有很强的官商色彩,甚至可以说,基作为皇室产业和政府的附庸而存在,无法脱离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发展。这也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在中国,政府几千年来轻视商贾,无视契约,随意侵害民众利益,导致中国的产业资本传统上都是商人思维,也就是投机心理重,注重短期效益,而且习惯了靠收买官府的庇护和特权来牟利,难免往往容易道德无下限。几千年下来,这种中国式的商人文化早已溶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商巨子的血脉之中。

这个时空,中国经济的早期发展也全是依靠皇帝主导的殖产兴业政策。皇帝本人依靠从犹太财团和南洋募集的大批资金投资工商业,形成示范效应,又用天文数字的政府订单一步步引导工商业的发展。在这种路径之下发达起来的财阀,基本上就认准了一条路:跟着皇帝,追随政府,就能发达。眼下这个机会,看起来是让众人出血,可同样也是各人表忠心,争取日后战争红利,瓜分战后帝国经济版图的一场战争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不要说这些钱花出去了,可终归是要变成各种订单再回来的更何况那些国债到底是要还的名利双收,又有何所惧?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众人自然是报效得不亦乐乎。

可这六千万,其中一半无偿捐献,也实在是过于恐怖了些。尤其这银行是用钱生钱的,中华帝国金融体系管理严格,央行对各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金比率进行严格监控,不达标者可能被取缔银行牌照,所以郑宇清楚,胡家提前预备这笔钱损失会有多大。饶是胡家的庆余银行第帝国八大银行之一,但抽出这么多现金来也真算是破家为国了。不过,这样一番举动下来,将来战争期间,政府庞大的存款和周转怕要分润很大一部分在胡家的银行。到时候胡家还真说不好是不是一定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