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日升,转眼到了出航日子。清晨的阳光之下,码头上人头耸动,大鼻子们上上下下将整桶的淡水与食物往船上搬运着。海权号巨大的身影下,一众陆战队员列队整齐,腰间挎着军刀,背后背着丛林弩,清一色的军绿色棉质裤子、T恤,配上无檐帽,鼻子上卡着墨镜,六十多个穿越众小伙子与大鼻子往那儿一戳,还真有点军队的意思了。
这全身的行头看着简单,可置办起来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棉布倒好说,上次巴达维亚之行运回来不少印度土布,质量之类的就别指望了,也就凑活着用。首先一个问题是染色,化工小组的头头林有德磨不过一帮小伙子,研究了几天,搞出了这种军绿色的矿物染料。
颜色的问题解决了,剪裁又碰到了麻烦。穿越众当中某个服装制版出身的小老板双手一摊,表示困难重重: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澳洲,连根针都没有,怎么剪裁制作?
这回干脆就是后勤组的吴建国出面干预,直接给机械小组下了命令,尽快搞出缝纫机来。搞不出来电动或者水力的,脚踏板式的总能搞出来吧?要说缝纫机结构还真没什么难的,问题是机械小组的一帮子人谁也没搞过啊。没结构图怎么制造?
这可难坏了机械组的周比利与沈沦。这俩家伙先是查了几天汇总起来的资料,然后又用CAD作图,反复验证了半个月,才开始动手。一直忙活到了11月份,这才搞出了一台缝纫机。
样机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除了瞧着有些别扭的杠杆式传动,往那儿一放跟七、八十年代家里必备的四大件如出一辙。
而后服装厂小老板忙活了二十多天,总算是将六十多号人的衣服给做出来了。陆战队的小伙子们满意了,这可是真正的量体裁衣,穿上绝对合身。又从产能过大的玻璃厂搞了墨镜,全套这么一穿,军不军人的先不说,离远了一瞧起码也是个丛林野战爱好者。
这会儿,小伙子们一个个将背脊挺得直直的,板寸的头发,黑漆漆的墨镜,加上刻意绷着的脸,要多酷有多酷。十几米开外的姑娘们一个个指指点点,男朋友在其中的,不停地招手;没男友,三两个姑娘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时而会瞥去一个眼神,而后莺莺燕燕笑成一团。
队伍当中的大鼻子们有样学样,贴身的T恤将大鼻子们发达的肌肉显现无疑,男性的阳刚之美在这身行头的衬托之下淋漓尽致。
队伍前头,张力平、杰瑞、游南哲三个人背着手站成一排,嘴角都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几个月训练下来,虽说没有火器训练,但起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