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中南的变化(第1页)

135中南的变化

尽管邵北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可当他时隔半年再一次回到中南的时候,还是被中南巨大的变化惊呆了!

距离几海里之外,便瞧见冶金工厂那些烟雾成云的烟囱。灰黑色、灰白色的烟雾不停地从高耸的烟囱中冒出,而后被午后从内6刮起的风吹向海面,远远看过去整个中南仿佛置身于云雾当中。如果忽略掉眼前碧蓝的大海,想着自己不是坐在船上而是坐在火车车厢里,那就跟后世乘坐火车路过鞍山看到的场景差不多。

站在船的邵北深深吸了口气,空气中除了咸湿味儿,似乎隐隐夹带着煤烟与硫磺特有的刺鼻气息。

嗅着这股气味,从前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的邵北,这会儿心情说不出的愉悦。这是工业文明的气息啊!莫名其妙穿越到这个时空已经一年半了,起初大家伙都是抱着享受的心态看待周遭环境。绿色、纯天然、无污染、天然氧吧……后世上哪儿找这种好地方去?

可时间一长,随着没有现代工业的种种不便一一凸显出来,连最死硬的环保主义者都受不了了!绿色,到处都是绿色,绿得让人烦躁!出门靠走,喊话靠吼……连一块布都要进口,这种日子所有人都受够了。以林有德、周比利为的‘工业党徒’干脆喊出了‘要工业不要绿色’的口号,并且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

艰苦奋斗了一年半,从无到有,大家伙将中南展成这样,实属不易。虽然现在各项产业顶多也就算是密集型手工业,算不上真正的工业。可实验xìng质的蒸汽机都搞出来了,距离工业社会还远么?

海权号渐近,繁忙的码头尽显眼前。是的,繁忙!

除了最西边那条新建的百多米长的泊位,是给海权号预留的,从而空置着之外。其余十几个泊位,各种船只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这些船,大多数都是林德嘉那姑娘造的水泥船。船身全长十五米,中间竖着一根挂着风帆桅杆,七八个人就能纵,一次可以载重两百吨。当然了,由于这船纯粹就是水泥与铁丝网造的,抗风1ìng就甭提了。在内河、沿海跑跑还可以,要是深入海洋,赶上大风大1那就等着喂鲨鱼吧。

但这种水泥船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啊!学金融的许楠莹姑娘曾经算了一笔账,造一艘水泥船的成本,是同吨位木头船的1o%左右,便宜啊!而且造木头船还得进口柚木、桐油等材料,造水泥船完全用现有的材料就能搞定。虽然跑远洋不行,但跑跑内河、沿海,运送矿石、捕鱼之类的,这些都完全没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