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和郭嘉二人随着曹操一同进入了学宫之内,看着学宫内的清幽环境以及周围的摆设,二人仿佛回到了当初在颍川书院求学时的情景一般,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像荀彧、已逝的戏志才等皆是颍川书院所走出来的高徒,惜乎颍川书院已经毁于黄巾之乱中,现在只余下残垣败瓦了。
郑玄讲学这个书院,其实建起来也就短短三、四年左右。当初郑玄避难入徐州,隐居在栖迟岩,徐州士子闻得郑玄隐居于此,纷纷来到求学。郑玄的名声何等厉害,来求学的士子前后竟多达三千人,被这些人打扰了清净,郑玄又怎么能著书。但这些士子都是出于一片求学之心,郑玄也不忍心赶他们离开,于是在山中一平坦处搭了一个草庐,每隔一段时间便到此讲学。
一众学子见到,也自觉地不再上山打扰郑玄清净,平日就在草庐旁边读书,每当到郑玄讲学之时,草庐内外坐满学子,情况鼎盛,这便是如今这书院的前身。不过这时代能读书的,家境一般都不错,家里人得知这里的情况之后,便出资建了这座书院,除了最开始郑玄吩咐搭建那草棚他们不敢拆除之外,周围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了。
由于郑玄隐居之处乃是栖迟岩,因此这些学子便擅作主张,帮这里命名为栖迟岩书院。
曹植跟着曹操一行来到一座简陋的草棚前,一眼就见到草棚上面苍劲有力地写着“栖迟岩书院”五个大字!
字迹虽无斑驳之sè,然而浑然天成的隶书体上面,锋芒内敛,透显着一股圆润之意,可见写字之人绝对是已经历过风霜的老人。可惜上面并无落款,让众人猜不出写字之人。
曹操也驻足欣赏了好一阵之后,才脸lù微笑,昂然走入草庐内。
进到草庐内,众人一眼便落到主位那个老人身上,曹操脸容一肃,与荀攸等人齐齐向着那老人恭敬地行礼道:“谯郡曹操,颍川荀攸(郭嘉)、淮南刘晔见过康成公!”
周围一众士子听得除了曹操之外,荀攸和刘晔都来了,都发出了一声低呼。这时,寒门出身的郭嘉名声未显,但出自颍川荀家的荀攸以及汉室宗亲后裔淮南刘晔的名声却是极为响亮,乃是当世有数的名士之人,自然让这些求学士子惊叹。
见到四人如此郑重行礼,曹植也跟着拱手,不过眼珠子却是偷眼打量主位上那个老人。
然而面对四人行礼,老人却是侧身让过,不咸不淡地答道:“老朽山野之人,当不起曹征东和诸位大人如此大礼。”
听到郑玄的回答,曹操几人的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