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婚礼2(第1页)

中午十二点多,估计着有心前来随礼的人来的差不多了,众人翘首以盼的重头戏终于到来了,坐席。

所谓坐席无非就是喝酒吃肉,坐席是东家的称呼,在宾客的角度上叫做吃席。后世统称婚宴。

坐席为当时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平日大家都是与同队社员与田地打交道,与日月、房屋、家人为伴,只有在有酒席时,亲戚和亲戚的亲戚才有机会相逢,上菜之前,彼此也会提供交流许多农事经验,互相晒一下本大队的工分含金量,你家我家谁谁谁结婚生子,谁去世了,谁走道(改嫁)了,及一些奇闻野趣。

等到上菜了,目的终于明确,进入吃席的主题,终日劳作的人们平时少见荤腥,肚子里油水薄,味口好,消化力强。后世的成功人士貌似见了酒席就发愁。

此时的人们恨不得大吼一声,让我天天发愁吧,但前提最好是不用随礼。

这时的院子里,来看热闹的,送菜端盘子的,新亲老故们,不下二百人,烟雾缭绕中,上茶的,聊天的,吆喝的,兴奋怪叫的,叫娘的,喊孙子的……喜庆气息在这里达到**。

为了一顿好饭菜,妇女们通常都带着家里五六岁适龄的小孩子,再大带着不合适,被人笑话,再小,不会吃,失去意义。

吃席也是母亲们威胁调皮的小孩子的有力武器,“你要听话。下回吃席带你去。”“你要不听话,下回吃席不带你去了。”懂地吃席含义的小孩子马上乖乖的。

本地吃席通常分悠,也是分批的意思,在自家办婚礼,不像后世的大饭店,有的是桌椅,一次性客人全部能坐下。不得已分悠。通常一悠和二悠,客人实在多再加三悠。

一悠通常是比较尊贵的客人,如新亲,新人地嫡亲长辈等。

想象中无非是大家伙坐到一起吃吃喝喝呗,但事实上并不如此简单。这个时候就要考验大知客地知客能力。

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坐席。注意此处的坐席意义不同于上文的坐席,而是就做位置的意思。

农村穷讲究地大有人在。在坐席的问题上,事关人地尊严,关系到客人在主人心中的地位实则也是社会地位问题,所以这坐席颇有点像后世领导的排名,领导排名有文件圈定的先后。而客人的地尊卑平日大家均心知肚明,只是到了坐席才使问题明朗化,真正是摆到桌面上来了,穷讲究的都认为饿肚子事小,面子事大。

不要惊诧,在那个年代的农家,因坐席安排不当中途愤而退席有之,亲戚从此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