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杭育杭育派(第1页)

土坯房也是在不断进步中,最初是坯墙草顶,发展到坯墙泥顶,草顶和泥顶都麻烦得很,草时间一久就腐烂,三两年就得换一次草。泥顶雨水季节冲刷变薄,还容易渗透,一两年就得新抹一次,如果是连雨天更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盆盆罐罐都要拿来接雨水。

现阶段已经发展到坯墙瓦顶,再也不用担心会漏雨。

土房子有着现在的高楼大厦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有点,那就是冬暖夏凉。

在一个选定的黄道吉日里,叔叔的新房子终于破土动工了。

盖房子的第一步‘打夯‘,也就是砸地基。

那时农村盖房,除了几个瓦匠木匠的手艺人固定帮工,还有两次帮工的人最多,一次是打夯,一次是上梁。

一句顺口溜:一辈子不打井不盖房,混个自在王。说明农村盖房不容易。

打夯一般安排在晚上,白天壮劳力们都要到队上劳动,挣工分,晚上是自己的时间。

小村里每天发生的事有限,有盖新房的,自然会被人关注,不用谁召唤,也不用生产队记工分。只要听到打夯声,乡亲们就会放下自家的活儿带上铁锨等工具主动前去帮忙。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张言的前世加今生终于第一次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了传说中的“杭育杭育派”。

夯(音hang):砸地基用的工具。

向阳大队的夯一直都用打场的碌碡(溜轴)来代替,足有三四百斤,砸的劲大夯的实。碌碡除了打场时使用,平时也没什么用处。

前来帮工的人们就把碌碡立起来,用两根3米左右的结实木棒做夯杆,再用两根略长于碌碡直径的木棒做支撑,与夯杆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井”字,然后就用8号铁丝十字交叉地把支撑、夯杆与碌碡捆绑结实,石夯就做成了。

张言今天见到了前世的看场员芒种大爷,芒种大爷一副庄稼老汉的打扮,穿着对襟粗布褂子,头扎一条白羊肚手巾,花白胡子和头发,芒种大爷不但种的一手好地,也是打夯的行家里手,现在年纪大了,做起了领夯员,夯是个笨重的家伙,为了打夯人劲往一处使,动作整齐划一,就有了专门负责喊号子的领夯员。

领夯员不是谁都能领的,必须懂活路,夯出的活儿要让东家满意;必须聪明,能说善唱;必须嗓子好,响亮,且唱上半夜不至于沙哑。领唱者是不抬夯的,吃的就是开口饭。村里需要这样的人,就有了这样人,芒种大爷。

饭后,帮工打夯的壮劳力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