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为达目的小孩子也不容易(第1页)

(大家多给几张推荐票,推荐很少)

其实张言着急结识知青们还是存了私心的,他不知道自己生产队的知青什么时间开始回城,但到1979年几乎所有的下乡知青都已经返回城里,

而且只要对改革开放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1977年国家取消工农兵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制度,很多知青都参加了高考,谁又能知道自己所在生产队的知青们有谁参加了高考,又有谁考上了大学。

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不多,所以自己必须抓紧。

作为一项长远投资,首先要与现有的知青们打好关系,要知道,到张言重生的那一刻,当年的知青们已经大批进入党中央权力核心,太高的目标不敢苛求,说不定现在的几位之中就会出现一两位封疆大吏,一方大员啥的,如果真有那一天,他们还能记得自己一点点,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且从后世无数的报道中张言也了解到知青们的心理变化,最初是痛恨,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岁月埋没在那些偏远的农村。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上山下乡留给他们的阴影逐渐淡去时,他们会反思、回忆、怀念那段岁月,这从当时的知青活动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组织车队,甚至包火车车厢返回当年插队的农村,缅怀他们的青春,更甚至打出“青春无悔”的口号。

张言就是要想办法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他们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能够想起曾经有过‘张言’这么个人。

再次见礼完毕,张言笑嘻嘻的坐下来,

“冯哥,其实我挺理解你的,你是城里来得,细皮嫩肉的,哪干过这些庄稼活,要是我在你的位置上,我不但装瘸,说不定还装死呢。”

话都说开了,冯睿也不再继续装下去,身上披着被子坐在炕上,

“‘理解万岁’。说实话我也不是不想干,丫的我就是怕弯腰,锄头拿起来,一想到要弯腰锄地,我这浑身都难受。”

张言是顺山溜:“不愿干就不去干,反正队长也不能拿你们怎么样。”

“丫的,不劳动是没问题,不过要扣公分,去年我比你裴哥少了六百多分,那可是好几十块钱”。

裴希文在边上无可奈何的笑着,冯睿来到向阳大队两年,几乎就没怎么踏实的劳动过,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几乎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受过病痛的困扰,但他嘴皮子好,也挺义气的,大伙平时也就为他多有遮掩,队长也是迫于舆论压力才扣他公分,天天偷懒,年底再得到同样的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