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年夜商定初二归(第1页)

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在忙,有摊位的忙着销售自己的东西,不经商的人则是忙着打扫卫生,同时把过年需要用的东西采购全了。

各地商品的价格一下子涨了起来,平时的村落和小县城涨幅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州府所在的县城则是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像京城、洛阳这样的城市涨幅一律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还有各别的商品达到的百分之五十的幅度,不过没有再多了,更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涨价。当然,奢侈品和字画古玩类的除外。

这是最近几年养成的习惯,宏观调空下的市场经济正常起伏,没有实力的商家炒不起来价格,有实力的不敢炒。

大唐国内的经济一直维持着稳定的增长,不是说百姓没有钱,只是手中有富余的百姓已经不在盯着生存必须品去囤积,而是开始购买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好的衣服,漂亮的首饰,舒适的房子,这些都是百姓向往的。

还有的人喜欢上了旅游,只要积蓄多点,就愿意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其他地方的样子,在生存上没什么大的负担,最大的负担是跟邻里之间的比较。

在村子中的人互相比,看谁家生活的好,谁家娶的媳妇贤惠又漂亮,看谁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高,甚至是乐器也开始多起来,凡是生活中涉及到的事情,都在比。

村子中实力强的人又开始跟县里的人比,一层层的比下来,竞争无处不在。

但是百姓们没有生存压力,教育和医疗是零支出,理论上的零支出。实际上却还有一部分花消,比如说觉得那个学堂好,家里的大人就希望搬家,把家搬过去,孩子自然就到当地上学,还有当地的医馆医疗水平不够,生的病看不好,家里人也要想办法带着病人去更好的地方求医。

直接医疗和教育没有支出,是把钱用在了辅助方面。这样的事情张小宝和王鹃不管。实际上也没法管,属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欲望。

至于说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商品产量增加从而造成的社会动荡,一直是采取把危机转移的方式来平衡的。

比如说淮南道的柑橘产量增加了三倍,其他地方的水果同样不少,在面临着积压销售不出去的情况下,会有人组织起大船,把柑橘加工一下运到海外,虽然说种柑橘的人不能保持原来的价格,但收入上却是能够有所增长,至少跑赢了通货膨胀。

那么多余的钱自然是用来改善生活。或者是存到钱庄当中,给后代留着用。

奢侈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